五一劳动节 赞歌献给所有劳动者

  4月28日,一批受表彰的全国和河南省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在河南工会大厦前微笑合影。

  中广网河南分网消息他们的工作或许很平凡,但他们的成绩,却令许多人由衷钦佩。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,我们把目光投向一组各行各业上的杰出代表,他们有的坚守普通劳动岗位十数年兢兢业业,有的在技术领域推陈出新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,也有的争分夺秒救死扶伤,或投身教育事业悉心培育祖国花朵,他们中的不少人都获得了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
  当然,在他们的背后,还有千千万万值得人们尊敬和歌颂的普通劳动者。让我们把节日的劳动赞歌,献给所有的劳动者。

  小档案:黄亚峰,男,濮阳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副主任,从事环卫工作17年,2007年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。

  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。三伏汗如雨,三九一身冰。没有节假日,从未睡到明……”这是黄亚峰为环卫工人写的一首唱词,其实,这也是对他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描绘。从事环卫工作17年来,黄亚峰始终坚守在垃圾清运、处理,公厕保洁等环卫一线,不分节假日。

  2002年春节,濮阳下了一场大雪,为了让市民过上一个清洁美好的春节,黄亚峰和环卫职工从年三十下午到初一上午一直在大街上清雪除冰。初一上午,70多岁的老父亲等他拜年,10点多了还不见他回家,拨通电话就冲他发急:“你还有没有这个家?谁像你这个干活儿法?我想让你吃一回咱家五更包的饺子,你说说几年不吃啦!”

  听到这句话,黄亚峰的泪水夺眶而出,哽咽着向父亲保证:“爸,饺子您给我留着。干完这段路,中午12点我就回家吃饺子!”可到了12点,他食言了,依然在大街上清扫积雪。他说,同事们都在忙碌,自己不存在理由回家。

  “别看我们干的都是清垃圾、管厕所、扫马路的小事,可这些小事都必然的联系到市民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,来不得半点马虎。”在黄亚峰办公室里,常备着一双塑料拖鞋、一双白手套和一件棉大衣。拖鞋是夏季趟积水清垃圾用的,白手套是检查卫生时擦拭公厕门头和墙壁上的灰尘用的,棉大衣用于冬季去一线检查时抵御寒冷。不管时间多么紧张,他每天都要到公厕、垃圾中转站等作业网点去看一看。

  更有意思的是,在黄亚峰工作生活中,他有“三瘾”:学习上瘾,创新上瘾,还有“找垃圾堆钻厕所上瘾”。

  2003年黄亚峰与省建设工会的领导去上海参观学习,短短两天的时间“丢了”三次,是因为别人进厕所图方便,可他进厕所要用相机拍下人家的新型设施,还要记录人家的管理制度,结果大家上车都走了,才发现黄亚峰不见了。不过,黄亚峰的努力换来了濮阳市公厕里的各种温馨提示语。

  小档案:刘恒亮,男,1959年11月生,现为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,主任医师,2008年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。

  在刘恒亮的排班表上,你很难看出哪一天是他的休息日,即使值日表上有休息日,那也是“一纸空文”——他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,以挽救病人的生命。

  2004年4月的一天,刚刚下夜班回家,他接到一个外地的求救电话,一名心脏病患者病情突然加重,频繁出现长达数秒的停搏,如不尽快安装心脏起搏器,将会失去生命。刘恒亮立即驱车前往300公里外的那家县级医院,到达现场后,方知当地没有X射线防护衣。作为一个医生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X射线对人体的严重损害,但为了挽救患者,他毅然决定直接在X射线下为病人紧急安装起搏器。患者顺利度过危险后,他又连夜返回郑州,没耽误第二天值班。

  2006年3月2日,刘恒亮在给病人看病时,无意中被病人绊倒,右脚肿胀,骨科医生给他打了石膏,让他卧床休息。但第四天,一位病人来找刘恒亮做手术,他没说二话,坐着轮椅上了手术台。病人家属对刘恒亮说:“刘主任,您真是在以命换命啊!”脚伤的两个月里,刘恒亮坚持坐着轮椅给病人看病,吃住在办公的地方,很少回家。

  十几年来,刘恒亮从始至终坚持早上7点前就到单位,被同事们称为“拼命三郎”,连续几天守在科室成为家常便饭。有一次,为了抢救危重病人,刘恒亮21天没有离开医院。

  正是有了对医学的神圣追求,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,对患者真诚而无私的爱,刘恒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:成功为心脏停跳17次的高龄老人施行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;每年科室接诊200余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,抢救成功率在95%以上,介入支架植入成功率100%……

  “治病救人是我最大的乐趣,它让我活得有意义。”刘恒亮这样说。在他的眼中,病人就是一切,事业便是他的幸福源泉。

  小档案:徐友灵,男,44岁,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调查队队长,2008年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。

  作为一名地质专家,多年来,他从始至终坚持“创新经营、创造效益”的发展理念,致力于打造“平安富足和谐的地质队”,持续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,实现了大别山地质找矿重大突破,为我省地质找矿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  小档案:王进步,男,郑煤集团裴沟矿炮采队队长,2008年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。

  在郑煤集团公司裴沟矿炮采队,队长王进步是职工们的贴心大哥。“王队长说话和气,平易近人,不管是工作上或生活上有了困难,俺都愿给王队长说说。”职工卢付钦说,自己家上有老、下有小,妻子常年有病,家庭生活十分困难,每逢节日,无论工作多忙,王进步都要挤时间前来探望,嘘寒问暖,送钱送物。

  王进步将职工当兄弟看待,职工对他以大哥尊称。而在工作中,遇到危险,王进步更是一马当先。

  一天夜里,劳累了一天的王进步已经入睡,突然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:井下工作面涌水突然增大,有冲垮工作面的危险!王进步急忙更衣下井,迅速来到采面,只见工作面水汪汪一片,仅剩半米高空间保持着通风。王进步果断下令撤出所有人员,自己带领十几个经验比较丰富的工人抢险。王进步跳进水中,顶着水流向上走,找到了两处并排的出水点,哗哗的流水像山泉一样喷涌而出。在一米多高的巷道内长把工具施展不开,他就用镐刨,用手扒,想办法堵水。衣服湿透了,手指磨破了,他也全然不顾。经过三个小时的紧张工作,险情被排除,工作面恢复了生产,但他还不放心,硬是在井下守了36个小时。

  20多年来,王进步还不断自学,不停地改进革新,结合工作面实际,研究出了采煤工“互签明白卡”等管理方法。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实施,杜绝了工程管理中推诿、扯皮现象,提高了职工学标准、干标准的积极性。

  小档案:张广中,男,睢县回族高级中学校长,2008年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。

  “作为教师,他像不灭的蜡烛,倾尽自己的智慧,照亮学生们的心灵;作为校长,他像指路的火炬,凭借自己的执著,引领学校跨越式前行。讲台纵横,是他最完美的人生;桃李芬芳,是他最欣慰的成功……”在商丘刚刚举办的2007年度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,组委会对张广中的颁奖词中如此写道。

  张广中,睢县回族高级中学校长。从任职的那天起,他就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学校,所有的节假日均与他“无缘”,他对全校师生倾注了全部感情:千方百计筹措资金,鼓励教师出外进修学习;学生遇到困难,他带头捐款,仅2007年,他自己就捐出1800元。

  在他的带动下,整个校园充满人文关怀气息,教学质量也慢慢地提高。在短短的几年里,他带领学校师生把学校创建成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。学校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,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、河南省民族先进集体。而张广中本人,也因成绩非常显著,被授予省“五一劳动奖章”等荣誉。2007年教师节前夕,他作为河南省优秀教师代表,应邀到参加了“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”,受到了、总理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

  小档案:张远强,男,34岁,炼钢工程师,现任安钢第二炼轧厂炼钢车间精炼工段长。

  曾经,在一些外国专家眼里,中国的炼钢水平很一般。而张远强这个安钢的技术员,在屡次较量中,让老外竖起了大拇指。

  2005年8月,安钢一条生产线投产,德国专家对钢水质量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,甚至远高于欧洲标准,这对于刚投产的生产线来说,难度非常大。张远强制订了周密的热试方案和操作步骤,当第一炉钢水的成分出来后,在场的德国专家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说:“我第一次见到热试第一炉就能炼出这么高质量的钢水。安钢人,好样的!”

  2006年3月,张远强在协助一个企业调试真空罐式精炼炉时,他和外方专家因技术问题发生了分歧。外方专家傲慢地说:“了二十几年,你不懂真空罐式精炼炉,照我说的干。”但试验证明,外方专家的做法不合适,而张远强的方法达到了预期效果。后来,这位外方专家拍着张远强的肩膀说:“Verygood!”

  而此类事情在张远强的工作中有很多,由于他喜欢深钻细研,许多技术难题都被他破解。

  高级别管线钢是钢铁企业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,为攻克这一难关,张远强精心制订精炼方案,严格工艺控制,2006年成功批量生产了管线钢,结束了安钢没有管线年,安钢炉卷品牌知名度迅速提高,高层建筑用钢成功应用于上海标志性建筑——101层的寰球大厦建设中,很多产品被用于奥运场馆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,部分产品还挺进了国际市场。

  小档案:封小虹,男,河南中原高速公路郑漯分公司养护部经理、助理工程师,2008年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。

  封小虹外号叫“疯子”,据他同事解释,这个名称里面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对工程质量发展要求近乎苛刻,另外一个则是干起活来不要命。

  2008年1月,中国许多地区普降大雪,造成了冰雪灾害。因为正逢务工人员春节返乡高峰期,中国的“大动脉”京珠高速公路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。封小虹带领高速养护队,转战豫湘大地,与冰冻天气展开了生死搏斗。

  1月21日左右,京珠高速公路郑漯段的路面出现了厚厚的冰层,封小虹接到通知后,就立刻奔赴一线。他边检查积雪情况,边用手机指挥各路段的铲雪工作。寒风飞雪中飘荡着他嘶哑的喊声,刚铲好的黑色路面一会儿就变成了白色,他们就再铲,黑了白,白了黑,如此反复不知多少次。经过近三个昼夜的紧张抢险,他们终于疏通了路段。路通时,封小虹的嗓子已经出不来声音了,他站在路边,只能用疲惫的微笑回应司机们的感谢。

  当时,湖南的雪灾灾情很重,1月30日,封小虹主动请缨,带领20人的小分队去支援潇湘人民。他们乘坐闷罐车经过几十个小时的急行之后,顾不上路途劳累,水都没喝一口,就带着除雪设备赶赴湘江大桥。

  湘江大桥处于风口处,桥面的积雪很容易上冻,冰层足足有40多毫米厚。封小虹立即带队投入战斗,撒盐机撒不到的地方,他就自己拖一袋盐,用手一把一把地撒匀,铲雪车没铲干净的地方,他就用铁锹使劲地敲击残留的冰层,手套磨烂了,手心也被磨出了血,棉衣棉鞋也湿透了,封小虹全然不顾,和队友们渴了就抓把雪吃,饿了就吃口方便面。

  经过数小时的奋战,他们让美丽的湘江大桥恢复了畅通。随即,他们又开始投入下一个任务。记者李晓敏实习生任静文记者杜小伟图

   Copyright © 2017-2022 欧宝娱乐在线登录APP下载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